高中历史选修四学案1(21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课标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四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8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7/27 10:03:3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zzzysc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学案).doc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学案).doc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学案).doc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二单元  第2课  柏拉图(学案).doc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二单元  第3课  亚里士多德(学案).doc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二单元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学案).doc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二单元东西方先哲(学案).doc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六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学案).doc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三单元  第1课  克伦威尔(学案).doc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三单元  第2课  美国国父华盛顿(学案).doc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三单元  第3课  一代雄狮拿破仑(学案).doc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三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学案).doc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三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学案).doc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四单元  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学案.doc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学案).doc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五单元  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学案).doc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五单元  第5课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学案).doc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学案).doc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学案).doc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学案).doc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四第四单元 “亚洲觉醒”的先驱(学案).doc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本单元三位人物都是中国古代政治家、封建皇帝。秦始皇是统一的中国封建中央集权的开创者;唐太宗是把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推向高峰的皇帝;康熙帝是把统一的多民族中国发展到鼎盛同时又开始下坡的皇帝。
  【课程标准】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秦始皇;(2)唐太宗;(3)康熙帝
  【知识梳理】
  一、秦始皇
  (一)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
  1、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的条件:
  客观条件:
  ①从经济方面看,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民族、各地区地联系加强,这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多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局部实行了中央集权制,从而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长期的兼并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
  ③在民族关系方面,各族间联系日益加强,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④广大劳动人民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
  主观条件:
  ①秦国商殃变法比较彻底,国力强盛,经济发展迅速,军队战斗力强。
  ②秦国实行了远交近攻等正确策略。
  ③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个人条件:坚忍刚毅的性格和敏锐迅捷的决断力、雄才大略。重用人才:破格录用一批谋臣猛将:善于发现人才,礼待人才,并能用人不疑。)
  2、统一中国的过程:
  (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2)方式:兼并战争(3)过程:灭韩、赵、魏、楚、燕、齐。
  3、分析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建立起强大的多民族统一的国家,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有利于民族融合,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二)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措施:①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颁布《秦律》,统一法律
  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
  ③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桂林等四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
  ……
  第四单元 “亚洲觉醒”的先驱
  孙中山、甘地是“亚洲觉醒”的先驱,由于所在国家的国情不尽一致,因而所走的民族解放道路差异很大。但共同之处都是为民族解放、民主革命奋斗终身。
  【课程标准】
  (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2)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亚洲觉醒”的先驱: (1)孙中山 (2)甘地
  【知识梳理】
  一、孙中山
  (一)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
  1.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1)创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1894年在檀香山创立,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斗争纲领。这是中国历史上资产阶级的第一个革命纲领,是孙中山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思想的初步萌芽。
  (2)发动第一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失败。
  (3)成立中国同盟会。条件:革命团体的建立(兴中会等)
  概况:1905年东京,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政治纲领: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民族革命) 前提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政治革命) 核心 ——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社会革命) 补充和发展 ——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的评价:
  积极性:是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局限性: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决定了资产阶级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
  意义:极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使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斗争由各地团体各自为政走向统一领导,统一纲领,统一旗帜。)
  (4)中国同盟会建立后,一方面在思想上与康有为为首的保皇派论战;另一方面孙中山连续组织和领导武装起义。虽因缺乏群众基础和条件不成熟而失败,但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激发了群众斗志,促进了人民大众的觉醒,为辛亥革命的到来做了重要准备。
  (5)武昌起义:(革命高潮)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清王朝土崩瓦解。
  (6)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布退位,结束了中国历史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内容:1 、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实质意义: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2 、各民族一律平等    3、国民权利的规定   4、三权分立的政体(中华民国是按三权分立原则组织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5、责任内阁制
  ……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课程标准: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自主学习】
  1、唐朝“贞观之治”的表现:(依据教材内容归纳)
  (1)治国思想上:                                                                            
  (2)用人策略上:                                                                            
  (3)政治:                                                                                  
  (4)经济:                                                                                  
  (5)文化:                                                                                  
  (6)民族关系:                                                                              
  (7)对外政策: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         ,社会         ,经济            ,出现了“            ”的局面。
  2、评价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1)唐太宗在位期间认真吸取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确立一系列方针政策,努力调整生产关系,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并为大唐盛世的来临奠定了基础;
  (2)加强了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促使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繁荣阶段;
  (3)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特别是其晚年的自我反省,成为后世帝王的楷模和典范,对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重要影响。总之,唐太宗的统治对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自我检测】
  1、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
  A.炫耀文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祇       C.神化君主统治    D.报答天地之恩
  2、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自主学习】
  1. 列举康熙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康熙初年面临形势?——据下图,结合教材整理归纳)
  ▲康熙初年面临形势:
  ①南疆:“三藩”割据;
  ②东南: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
  ③西北:漠西、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尤其是漠西的准噶尔部;
  ④全国:满汉民族矛盾尚末平复;
  ⑤北疆:侵入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势力有待驱逐。
  ⑥内部:权臣威胁皇权
  ▲康熙帝为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采取的措施
  (1)智除鳌拜:稳定朝政秩序;康熙亲政;
  (2)平定“三藩之乱”: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对南疆的统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3)收复台湾: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4)平定噶尔丹叛乱: 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加强了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管辖,巩固了统一。
  (5)推行文化宽容政策:①崇尚汉族儒家文化——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利用儒学,维护统治)②加强与蒙藏民族团结——既保护佛教,尊重活佛,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巩固统治,并且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发展。
  (6)抗击沙俄入侵,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维护了国家主权。
  2. 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思路提示:可以结合清朝疆域图,从不同的方位来引导归纳,也可以围绕巩固统一国家和维护国家主权两个主题来归纳。还可以结合秦始皇活动来进行比较,彰显秦始皇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之功和康熙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之功。
  康熙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 康熙帝的总体评价:
  功:①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平定噶尔部叛乱和反击沙俄侵略等,巩固了国家统一和清朝的统治,维护了祖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②重视农业、发展文化,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继续发展,为“康乾盛世”的出现奠定基础 ;
  过:康熙帝作为封建帝王,继续加强君主专制,大兴文字狱,加强文化专制,而同时代的西方已开始进入工业社会,中国大大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总评:康熙帝是一位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的封建帝王
  ……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美国《世界名人词典》和英国《人民年鉴手册》将他们列入世界十大思想家行列。
  【课程标准】
  (1)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简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东西方的先哲: (1)孔子; (2)亚里士多德。
  【知识梳理】
  一、孔子
  (一)了解孔子的生平:
  (1)少年立志,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2)三十而立:精通“六经”,办私学成功。(3)涉足政坛:在鲁从政,先后任中都宰和鲁国司寇。(4)周游列国:宣传政治主张,未被采纳,返回鲁国。(5)晚年专修诗书:整理典籍,删修《春秋》,整编“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献身文教。
  (二)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1) 时代背景: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法秩序受到冲击,“礼崩乐坏” 。
  (2) 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3) 主要内容:
  A思想:
  (1)“礼”: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已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评价: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
  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
  (2)核心: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下的两个最重要的定义。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 孔子提倡仁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3)中庸: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B政治: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不反对逐步改良。
  C教育:
  (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2)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