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课件.ppt
教案.docx
课件共22张,教案约2460字。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国近现代以来物质生活习俗方面变化的具体表现;通过观看课件和课外收集资料,掌握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了解其其原因;总结归纳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能力;回忆已学知识,透过变化的现象看到本质,培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课前通过社会调查采访、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在课堂上通过直观图片、材料学习和小组探究,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通过整理和归纳材料,在对比分析中理解变化的原因,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进步的文明终将取代落后文化这一历史发展的趋势,认识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使得人民的物质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在感受祖国发展的同时,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从衣、食、住和社会风俗等方面掌握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基本史实。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矛盾先生在他著名的长篇小说《子夜》中,曾有这样一段描写(展示材料: “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怀中紧抱着《太上感应篇》,坐进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双白腿,简直好象没有穿裤子。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材料中的哪些东西让吴老太爷昏死过去?吴老太爷醒过来之后,还有哪些东西会让他再次昏死过去?
[设计意图]吴老爷在衣食住行和社会风俗方面的见闻导入,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本节课的展开提供了线索。
二、学习新课
1、学生自主完成本节知识结构表:
时期 衣 食 住 俗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设计意图] 通过填写表格内容,教会学生用表格将课文知识融会贯通、学会用比较法来学习历史,从而达到了教会学生学习的教学目的。
2、演示不同时期中国人有代表性的穿着打扮:清朝末年男子长袍马褂和旗女的旗服;民国时的中山装和改良旗袍;建国初的列宁装和布拉基连衣裙;文革时的绿色军装和蓝灰服装;现在的西装、夹克、休闲装等各式时装。
设问:(1)请说说这分别是什么时候中国人的代表性的服饰。
(2)探究中山装造型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