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6
- 资源简介:
约4210字。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了解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背景,知道“双百”方针的具体内涵;列举反映“双百”方针贯彻下硕果累累的典型事例:生物学领域学派之争的圆满解决、文学艺术领域的非凡成就。
2.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中国的国情;“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项基本方针,对促进我国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3.运用:通过讨论在“双百”方针贯彻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文,从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来分析“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背景,认识到这个政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中国的国情。
2.通过对春天的信息——“双百”方针提出的过程和基本内涵的了解;对春天的硕果的展示与历史的经验教训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形成一种共识:“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基本性、长期性的方针,对发展我国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
3.通过对“双百”方针的了解,增强我们中学生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信心和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双百”方针;“双为”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的成就。
难点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曾有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两千年后的20世纪50年代,也出现了一个艺术问题“百花齐放”、学术问题“百家争鸣”的时期,我国科学发展、文学艺术进入到一个繁荣时期。毛泽东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新课学习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1)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什么变化?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双百”方针提出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事业。
(2)意识形态领域中某些争论混淆了不同性质的矛盾。
1956年之前的意识形态领域的状况是怎样的?原因是什么?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