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教案3
- 资源简介:
约2090字。
第2课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
河姆渡聚落
案例说明
选择课文的第二目“河姆渡聚落”作为案例,主要考虑到学生在已经学习“半坡聚落”所反映的新石器时代原始农耕文化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我国新石器时期长江流域的代表型文化——“河姆渡聚落”,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半坡聚落”进行比较,理解原始居民在新石器时代创造出的灿烂的原始农耕文化,为学习下一目“大汶口原始居民”经济发展导致成员之间贫富分化作好知识铺垫。
教学过程
1. 承上一课目的过渡
教师讲述:半坡聚落遗址的考古发现为我们展现了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远古文明,那么这是否代表了整个中华大地在当时的文明特点呢?(由于中国面积辽阔,南北地理环境差异显著,在中国南方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明呈现出不同特色。)到了20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发现了河姆渡遗址,这一考古发现令人兴奋不已。呈现当时河姆渡遗址发掘情景的图片,经过1973年和1977年两次发掘,河姆渡遗址的揭露面积达2600余平方米,发现了四个相继叠压的文化层。其中第三、四层展现出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被命名河姆渡文化。如果你是当时在现场进行发掘的一名考古学家,通过接下来的一系列考古发现,是否能总结出河姆渡遗址呈现了新石器时代怎样的生产生活特点呢?
学生活动:进入历史情景,思考问题。
设计思路:设置历史情境,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拉近学生与远古历史的距离。培养学生根据考古发掘内容对远古历史进行合理分析的逻辑思维方式。
2.案例主体
教师活动一:呈现一张1996年发行的河姆渡遗址的邮票的图片。这张邮票的主题是“稻作农业”,为什么邮票的背景是稻谷,而画面正中是一件器物?这件器物是干什么用的?它是用什么制作的?它与稻作农业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对比课本中的图片与课件中的邮票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思路:以当今的邮票实物展示介绍远古的历史,引发学生的兴趣,拉近学生与历史知识的距离。以课本为蓝本,拓展教材内容,培养学生从文字、图片等多种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用对比、联系的方法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通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