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40字。
课时教案
课题:第2课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 第课时 总第个教案
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年月日 执行时间: 年月日
课程目标:了解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知识与能力
了解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及其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片或模型,寻找其中较为明显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其中反映的历史特征,形成简单的历史结论。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片或模型的基本技能和陈述历史问题的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展示文物图片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积累对原始农耕生活的认识;在学习中,使学生学会应用观察法、比较法,并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的智慧,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体会人类适应自然的漫长和艰辛,增强承受挫折的意志,珍惜生命;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的意识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原始社会晚期人际关系的重大变化(出现私有财产、贫富分化和阶级)
教学用具:PPT
教学方法:图片分析法、观察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入新课
复习导入:学生描述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师指出:北京人主要以打猎采集为生,住在洞穴里或树上,生产力极其低下,生存问题一直是人类诞生之初面临的最大问题。但是,到了距今五六千年的时候,这种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指导学生阅读7-8页正文并“动脑筋”:
1、学生观看第7页的骨耜图,讨论回答:你觉得这把骨耜可以做什么事情(翻土、打猎等)?怎样操作才会省力?(脚踩横棒)
2、学生先观看第11页的“自由阅读卡”,再观看第10页的“活动与探究1,看图分析”,讨论回答:你能说出这种陶器的用途吗?(蒸食物)
3、指导学生归纳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耒耜、稻、干栏式住房、水井、饲养、制陶和玉器、乐器)
4、指导学生观看8页遗址图,回答:图上有哪几个遗址?它们分别位于哪条江河之旁?为什么要在江河之旁定居?(红山、半坡、大汶口、河姆渡,辽河、黄河[渭河]、长江,农耕对于沃土和水源的需要。)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