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代艺术》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5160字。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 教学目标
1、 内容标准: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 知识能力:
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宋代四大家等书法家以及顾恺之、吴道子、阎立本、张择端等画家。能概括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功能和意义。
3、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增强欣赏,发现,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在了解古代艺术形式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体会古代艺术的精神实质和丰富的内涵。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可以以作品,表演,介绍,等多种形式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对古代艺术的学习,观察,体验,或欣赏艺术精品,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 教学内容分析
重点: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灿烂辉煌,表现形式多样。主要有书法艺术;绘画艺术等多中表现形式。
难点: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在了解古代艺术发展原因的时候,要从古代社会的各个角度去分析。了解政治、经济、思想、民族交往、对外关系、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去了解艺术发展的原因。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特色,共同交汇成为中华文化艺术的长河。了解民族文化艺术的多样性。
另外现有教材有明显的缺点:
1、内容的偏、难:教材有关中国古代绘画的:工具;题材;表现技法;艺术风格。尤其绘画的表现技法、艺术风格、山水画的介绍远远超出了历史学科的能力,感觉就像美术课。
2、知识系统性不明显:历史是非常强调过程、脉络及阶段性特征。
二、学情分析
杭州市余杭区是浙江省国家课程改革第一批试验区,余杭高级中学2008届高一学生是课程改革后的第二届学生。
优势:第一、表现欲强,活跃,合作学习气氛浓。
第二、知识面广,文科相对于理科来说强些。
弱势:第一、基础比较弱,初中学科知识,强调是面,知识缺少知识系统性。
第二、活跃,合作学习气氛浓的另一面就是浮躁。
三、教学设计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培养人去适应社会,提高人的生命质量。
(一)原则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