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中央集权的强化》教案
- 资源简介:
约5960字。
第四课明清中央集权的强化
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习•探究区课前自学课堂互动
【主干知识】
一、明朝内阁制的建立
1.废丞相:明太祖下令革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作为最高一级的行政机构,六部尚书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
2.内阁的设置与发展
(1)明太祖仿宋制,设立殿、阁大学士等作为顾问机构。
(2)明成祖选拔翰林院的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重务,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3)随着阁臣的官秩不断提高,逐步取得了票拟权。从此,内阁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
3.内阁的地位:明朝的内阁始终是一个由皇帝的顾问班子派生的内侍机构。它的出现,加强了君主专制,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
解读与点拨
票拟、批红:票拟,也称票旨、条旨,即内阁大臣草拟对各种奏疏的处理意见,用小票墨书贴在奏章上,供皇帝参考采用。皇帝用朱笔批示,称“批红”,也称“朱批”。在明成祖时,“批答出自御笔,未尝任之他人”。而明中期以后,内阁大臣便拥有了票拟的权力,说明内阁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了。但票拟是否算数,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朱批。
[深化探究1]
材料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比喻抗衡,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问题:
(1)明太祖所总结的历代设丞相的弊端是否正确?为什么?
(2)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朝廷总之”的确切含义是什么?
[深化探究2]
材料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