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3
- 资源简介:
约2460字。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理念】:
设计本课努力做到更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采用材料探究式教学法,力求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氛围中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熟悉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暑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本课第一目“金国起义”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发展。这里要注意楷体字“地方督抚无力镇压,又敢据实上报,便粉饰太平以求苟安,反抗力量得以迅速发展”。第二目“天国兴衰”,概述了太平天国的鼎盛、《天朝田亩制度》、天京变乱、《资政新篇》、太平天国的失败及其影响。
串联本课教材知识的主要线索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兴衰的过程、运动的失败及其意义。
【学生分析】:
初高中《课程标准》都要求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求“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初中教材比较多地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战斗过程,这里不必过多讲解。但是初中教材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太平天国的意义涉及的不细,应作为知识难点给学生讲清。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以及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本课目的制定如下:
(1) 知识目标:①熟悉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②探究天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失败原因。
可简单归纳为“三”经过;“二”文件;“一”影响。
(2) 方法和过程目标:通过探究天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失败原因,初步掌握全面评价历史的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确评价太平天国运动,不仅认识到其局限性而且也认识到这是西方侵略中国背景下农民阶级的奋起寻找中国政治改革之路积极的一面。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难点:理解《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不能实行的原因;分析和论证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教学方式】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