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2530字。
神权下的自我
内容标准: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能力:期人文主知道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以及莎士比亚及其代表作;认识文艺复兴时义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以及所学知识,在学生阅读课本的基础上。课堂上,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从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同理,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
教学重点:人文主义的内涵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再现,而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教学方法:讲述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通过回忆前面初中时候所学的知识,在讲述西欧经济的时候金字塔等级制度,从国王到骑士,从形式上看,国王是国家的最大封建主,但在中世纪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是教会,由此导出:基督教对人的观点是:亚当夏娃偷吃了禁果,人类始祖被赶出伊甸园,罚他们在满是荆棘的大地上辛苦劳作,只有压抑自己的情欲和欢乐,真心忏悔,来世才会获得幸福。总之,人是卑贱的,人性被压抑,被束缚,人性解放的曙光什么时候才会出现呢?这就是本节课的内容,从宗教神学中把人性解放出来,“神权下的自我”。
文艺复兴
(一)背景:1、在黑暗的中世纪,基督教建立起神权统治。
2、经济复苏发展,城市兴起,人们生活观念发生改变。
(二)发源地:意大利(原因: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较多地保留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人才众多。)
(三)表达形式: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
(四)性质: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五)旗帜:人文主义
(六)矛头:基督教神学
(七)过程:
1、初期:意大利文艺复兴前三杰
(1)但丁(1265-1321),彼特拉克(1304-1374),薄伽丘(1313-1375)。
但丁与《神曲》,但丁,意大利诗人。《神曲》原意是《神圣的喜剧》。但丁原来只取名为《喜剧》,后人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敬而加上“神圣”一词。起名《喜剧》是因为作品从悲哀的地狱开始,到光明的天堂结束,带有喜剧的因素。《神曲》全长14000多行,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
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