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5990字。
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考纲要求:(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第1课时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授课时间】年月日
【授课时数】第课时
【课标要求】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七届二中全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开国大典;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5个民族区域自治区。
②理解: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过程与方法: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可事先拟好专题,自由组合并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发表意见,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选取优秀影片片段或有代表性的图片等各类资料,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学习,初步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是中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体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政策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新中国的成立,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难点: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性质,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中国现代史的分期:1949年—1956年: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56年—1966年:十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时期
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的基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条件:(1)政治: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时间、地点:1949年3月,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
中心内容:党的工作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确定了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