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15年秋期高中二年级期中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3道小题,约8800字。
南阳市2015年秋期高中二年级期中质量评估
历 史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
间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第I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2分,共60分)
1.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
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
者应该
A.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B.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C.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2.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
帝。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是因为
A.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B.“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
C.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D.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
3.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
本性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D. 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4.周敦颐(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的老师)在《通书》中阐释了自己心中的“孔颜乐处”,
他说:“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
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
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处之一,则能
化而齐,故颜子亚圣。”可见理学对“乐”的本质认识是
A.心外无乐 B.苦中作乐 C.格苦致乐 D.本心自乐
5.张琳同学在某古籍中看到这样一句话,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
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如果把其引用于论文写作,最贴切的
论点应是
A.“三纲”为天经地义,“五常”乃人伦道德标准
B.顺应民意的统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持国家稳定
C.在逆境中奋斗,才能激发出强烈的进取精神
D.在忧患中才能生存,贪图安乐就必然会导致灭亡
6.斯塔夫里阿诺斯评价朱熹的思想时说: “理学(新儒学)……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
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
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循规守
旧。”斯塔夫里阿诺斯的意思是
A.理学阻止了中国独特文明的延续 B.理学缺乏创新性的新观念
C.理学阻碍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D.理学成为僵化社会的理论基础
7.以下是收录在某部著作中的一段师生对话录:生:“必有是理,然后有是气,如何?”师:
“此本兄先后之可言,然比欲推其所从来,则需说先有是理。然理又非别为一物,印存乎
是气之中,无是气,则是理亦无挂搭处……”其中的“师”是
8.学者一般认为,道是中国文化之根基,是中国文化区别于其它文化的本质所在;儒是让中
国人掌握中国文化的老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在;佛是从外国请来的一个新鲜产物,中国
文化的调味品;三者都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以下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正确的是
9.“如果不是在西周转入东周的时期出现了文化上的重大变异,也许封建的体制还会周而复
始地循环一段时间……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
来,谁对传统抛弃得越彻底,对实利主义奉行得越透彻,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春秋
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实利主义的角逐。”最能反映这种“文化上的重大变异”
的是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