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5题,约6510字。
洛阳市2 0 1 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A)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卷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个阶层。这一做法在当时
A.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B.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C.体现了“有教无类”的理念D.提高了女子受教育的机会
2.战国时期,孟子从性善论出发,提出入皆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而苟子则认
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虽然两者的人性观不同,但他们共同的政治目的是
A.实现社会稳定B.实现以德治国C.促进儒学发展D.维护专制统治
3.“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之
阴气亦宜应之而起。其道一也”。材料主要体现了
A.阴阳五行学说B.天人感应学说C.仁政学说D.大一统学说
4.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
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这表明
A.独尊儒术已成定势B.仁政思想等同法律
C.文官阶层主导立法D.法律吸收儒家理念
5.儒家学者倡导仁爱,但无法回避“仁缘何贪”。朱熹对此解释为仁善之人秉性温和慈
爱,不够刚硬耿介,因此常在钱财等方面缺乏足够的严谨、理性与自制。由此可见,
朱熹将“贪”归因于
A.监察制度的缺失B.人性的复杂微妙
C.社会经济的发展D.社会风气的污浊
6.唐朝禅宗大师慧能有一首偈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
埃。”下列与该诗思想一致的是
A.慎思明辨,格物致知B.存天理,灭人欲
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7.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朱熹和陆九渊在信州鹅湖寺进行学术辩论,这就是历史
上著名的“鹅湖之会”。“鹅湖之会”争论的核心问题是
A.世界本原和认识“理”的途径B.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哲学定位
C.宋代以来官方哲学的主导地位D.“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的联系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