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一中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调研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55题,约10260字。
唐山一中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调研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命题人:
说明:
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试卷上.。3.Ⅱ卷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卷Ⅰ(选择题 共52分)
一.选择题(共52小题,每小题1分,计52分。)
1.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 B.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
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 D.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
2.在唐初,宰相有两类。中书令、门下侍中和尚书省仆射为当然宰相,如果所设之职全部有人担任,共六人。此外,其他高级大臣、在战时偶尔还有突出的将领,也可能任特任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韦后当权的短暂时期,同时任职的宰相人数不少于17人。……713年玄宗总揽政务后人数又从四人进一步减到二人。唐朝宰相人数的这种变化是为了
A.有效处理政务 B.维护朝政稳定
C.削弱宰相权力 D.增加决策科学
3.明朝科举始于洪武三年(1370年),因取士效果不尽理想,洪武六年一度停罢……。洪武十七年,命礼部定科举程式,颁行各省,其后遂为定制。按规定,士子必须先在州县通过预备考试,获得府、州、县学的生员资格(亦称秀才)之后,才能参加科举考试。这说明明初的科举制度
A.以程朱理学为考试唯一内容 B.把官办学校与科举有机结合
C.力求改变宋元科举制的积弊 D.为了选拔真正的人才而改革
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是西方人自1514年到中
国起,积300余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的古老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场战争”指鸦片战争
②“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③“界碑”的含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④“英国对中国的胜利”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史学家陈旭麓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时代意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以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下列能支撑这一观念的史实是
A.太平军抗击英法侵略军和华尔洋枪队 B.无产阶级的诞生
C.太平天国领袖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洋务运动的开始
6. 康有为在上光绪皇帝第六书中提出了三条措施:“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人上书。曰主以时见之,称旨则隶人制度局,此诚变法之纲领,下手之条理,莫之能易也。”这说明康有为的主张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最大不同是
A.重视舆论的监督作用 B.以制度局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C.强调君主的地位和作用 D.议会对皇帝负责
7.抗日战争爆发后,原先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纷纷请缨杀敌,电报如雪片般的飞向南京。抗战期间,川军、滇军、晋军、桂军等地方杂牌部队奋战在抗日前线,撑起了抗日战争的半边天。这反映了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