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2014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1题,约7300字。
邯郸市2014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历 史 试 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明朝建立后“封建诸王,以卫宗社”,同时规定藩王“分王而不锡(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这表明
A.西周和明朝都坚持中央集权 B.明朝照搬了西周的分封制
C.宗法制依然是分封制的核心 D.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2.荀子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非礼,是无法也”。这一论述表明
A.荀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B.援法入礼的思想主张
C.儒家和法家思想趋于合流 D.法是礼的前提和基础
3.秦统一全国后采取的措施中被称为“非常有效且持久的国家统一的粘合剂”的是
A.确立皇帝制度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统一文字
4.唐德刚教授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A.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B.从世官制到察举制
C.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 D.从分封制到郡国制
5.南宋后期,词的艺术精神发生蜕变,向“诗化”(追随辛弃疾的“辛派”词人多抒发进取或超然之志)、“雅化”(推崇姜夔的“风雅派”词人主张雅正)方向发展,从此
A.词发展到新的高峰 B.词走向衰落
C.新的文学形式产生 D.词走向世俗化
6.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由此可见,通判
A.单独掌握地方行政权 B.掌握地方军政财权
C.行使对地方的监察权 D.兼有监察和行政权
7.14世纪中叶,意大利一本小册子这样描写:“据来往于这条大道的商人们说,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在塔那(俄罗斯顿河河口)到中国的路上行走,是绝对安全的。”这里描写的“安全”时期最可能是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8.中国人去过印度洋上的30多个港口,每到达一处他们就劝导或强迫当地统治者承认明朝的宗主权。由此可见,这种航海活动的目的是
A.宣扬中国的国威 B.拓展中国的海外市场
C.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D.加强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9.顾炎武指出:“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以不能免矣。
……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
A.儒学“天下为公”的正统思想 B.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
C.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D.君主专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10.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其后的柏拉图认为:“法律是一切人类智慧聪明的结晶,包括一切社会思想和道德。”这表明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