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五调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52小题,约9880字。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五调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 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 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可见县邑制的出现
A.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 B.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
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 D.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2. 史载,宋朝湖州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太湖洞庭山区“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 农民纷纷放弃农业而去经商 B. 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
C. 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 D. 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
3. 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这一变化
A. 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B. 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C. 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4. 《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
5. 《西都杂记》称:“西都禁城街衢,有执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夜敕许驰禁前后各一日,谓之放夜。”依据上述材料,以下理解分析正确的是
A. 西都的城市功能仍以政治功能为主
B. 西都城内商业活动已打破坊、市的界限
C. 街衢是指当时北宋著名的商业街——御街
D. 西都的商业活动已取消了时间限制
6. 中国古代民谣:“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谣反映中国古代
A.小农经济的依赖性 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小农经济的优越性
7. 汉初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但是商业还是得到了发展,“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汉代的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明汉初
A.百姓继承了经商的传统 B.商业活动的积极作用巨大
C.商品经济成为经济的主体 D.商业活动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8. 《荀子•王制篇》说:“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于焉,然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