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3题,约18040字,有答案解析。
河南省南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40题,满分60分。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春秋战国农耕时说:“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 自然经济正式形成
B. 农业动力和工具革新
C.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 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出现“春秋战国农耕……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的现象主要得益于农业动力和工具革新。故答案为B项。自然经济不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D项对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点睛: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由于生产力的提高,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在许多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东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A. 礼仪与政治分离
B. 从人治走向法治
C. 国家管理制度化
D. 为民主政治奠基
【答案】C
【解析】大秦帝国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制手段,体现了国家管理的制度化特点,C符合材料含义,故选C;礼仪政治侧重从文化角度来治理国家,而不是从制度角度来分析,现代化的含义是向制度方向转变,A错误;中国古代不是法治社会,B错误;秦朝建立专制主义制度,不能民主政治奠基,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紧扣关键信息和所学秦朝的政治制度分析解答。
3. 秦始皇亲近法家,儒家没能占据统治者的主流体系,但在云梦秦简秦始皇时期的文献《为吏之道》中,对官吏的种种训导,恰恰充斥了儒家式的劝诫。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法家思想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 儒家思想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C. 下级官吏抵制中央坑儒政策
D. 郡县制度未能得到儒家支持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但在云梦秦简秦始皇时期的文献《为吏之道》中,对官吏的种种训导,恰恰充斥了儒家式的劝诫”,说明秦始皇也适当吸取儒家的治国主张,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法家思想不足以支撑其政权,在法家思想之外还要需求其他对巩固统治有用的理论。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BCD项。
4.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职事官如尚书、侍中等是从皇帝身边的近官即侍从等演变而来,使得中国古代官制呈现出近官“外化”的特点。这反映了
A. 统治阶级基础不断扩大
B. 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C. 行政机构效率大大提高
D. 监察制度进一步完善
【答案】B
【解析】材料与“统治阶级基础不断扩大”无关,排除A;皇帝重用身边的近官并且呈现出近官“外化”的特点,实质上是皇帝加强君主专制的一种措施,故B正确;皇帝重用身边的近官并且呈现出近官“外化”的特点与行政机构效率无直接联系,排除C;D与材料无关。
【名师点睛】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概念: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反映的是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反映的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5. 唐开元四年(716年),汴州发生了蝗灾,中书令姚崇领导灭蝗工作,汴州地方长官倪若水拒不执行命令,姚崇乃牒报(行文通报)若水,强令其采取灭蝗措。据唐朝三省体制判断,这说明了当时
A. 中书省势大,姚崇越权行政
B. 门下省失权,三省体制瓦解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