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冀州中学2013-2014学年度学年度上学期第四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52小题,约9300字。
河北冀州中学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25)
高 一 年级(文班) 历史 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题分数:100分 命题人
选择题(50*1.4=70分)
1、(原创)西洋某史家曾把中国两汉时代的历史,和罗马相比较,他说:凡罗马衰亡的原因,中国都有的。却有一件事,为中国所有,罗马所无,那便是选举。观此,便知选举制度关系之重大了。材料中的“选举制度”指的是什么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原创)“当时(汉初)的功臣,所以不敢推翻刘氏,和汉朝同姓分封之多,确实是有关系的,所以不能说没有一时之用。然而异姓功臣都灭亡后,所患的,却又在于同姓了。……到武帝……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下列说法对材料的作者关于“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的看法理解全面的是
A、其存在和消亡都有历史的必然 B、是历史倒退不利于政权的巩固
C、“封建政体”指分封众多同姓诸侯 D、汉武帝的做法顺应了历史潮流
3.先秦经典《尚书》多次提到“民主”:“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材料中“民主”的正确理解是
A.“民主”是指最高统治者 B.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
C.成汤是民主的领导者 D.商朝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4.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 (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出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建域制度
5.梁启超在《战国载记》中说:“始皇宁为中国之雄,求诸世界,见亦罕矣。其武功焜耀众所共知不必论,其政治所设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其中“皋牢百代”的政治举措是 A.创立皇帝、丞相和郡县制度 B.“使黔首自实田”
C.“书同文”,以小篆为标准字体 D.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6.太平天国十分强调“正名”。《幼学诗》 以朝廷、君道、臣道、家道、父道、母道、子道、媳道……为题,规定了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如“朝廷”诗即云:“天朝严肃地,咫尺凛天威,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天父诗》 则云:“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材料表明
A.拜上帝教有机揉合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义
B.与清朝统治者相比洪秀全并未显现其进步性
C.受时代的局限,太平天国未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理论
D.向西方学习的不深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7.唐朝书法家颜真卿在《劝学》诗写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其中“三更”与今天时钟的对应是
A.21点—23点 B.23点—1点 C.1点—3点 D.3点—5点
8.中国近代史上先后出现了两部宪法,其中一部宪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另一部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据此可知,这两种宪法都体现了 A.“人民主权”思想 B.“三权分立”理论
C.卢梭“社会契约论” D.向社会主义过渡
9.“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费正清《观察中国》)中国近代最有利于实现这两个梦想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