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教案7
- 资源简介:
约4820字。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节宋明理学
教案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且要注重同他人,龙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炎祖国文化宝库增益新的内容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宋明理学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既是本课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过程
回顾宋明以前的儒学发展演变的脉络:
春秋——兴起;战国——蔚然大宗;秦朝——遭到打击;西汉初——复苏;汉武帝——正统。
一、创立背景:儒学在困境中发展
1.困境
(1)表现:汉末、魏晋、唐末五代地位进一步动摇
(2)佛教、道教的兴起与传播。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汉末以来,“子杀父”、“臣篡位”的现象层出不穷,严重挑战自董仲舒以来儒学所构建的封建伦理道德。宋代,随着中央集权统治的不断加强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理学应运而生。理学学者重视对性命天道的探讨,努力寻找儒学纲常的本体论依据,希望通过对天与人的贯通,重新修正应然的君臣父子、上尊下卑的现实伦常秩序。
2.发展
(1)唐中后期,韩愈、李翱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
(2)北宋的儒学复兴运动→为理学产生奠定基础。
二、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
1.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的主张,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
2.基本含义: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新儒学)
“理学”一词,早在宋代就被用来概括当时的儒学。朱熹和二程都说过“理”。“理”因此成为二程哲学的核心,宋明理学也就从此得名。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了出来,中国上古哲学中“天”所具有的本体地位,现在开始用“理”来代替了,这是二程对中国哲学的一大贡献。
◆朱熹和王守仁等理学家认为的“理”或“天理”主要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3.北宋五子各自的主张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