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三河一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2题,约10550字。
河北省三河一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
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载“夏者,中国之人也。”陈寿《三国志》中记载“刘备与(孙)权并力,共拒中国”。两则记载中关于“中国”的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A.二者的含义同指当时的华夏民族
B.二者的含义同指天下的地理中心
C.前者指天下的地理中心,后者指天朝的政治中心
D.前者指天朝的政治中心,后者指天下的地理中心
2.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表述合适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C.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D.三者立论不同,且不是根据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3、《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 “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 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③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 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简牍,其中《行书律》规定:“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不敢留。留者以律论之。”还规定“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暮……”根据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推断出
①秦朝法律严明,且分类很细 ②秦朝时儒家经典《书》在民间大量流传
③秦朝时邮驿通信制度逐步规范化 ④秦朝以此保证政令畅达和巩固统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 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
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
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6、《通典•职官》记载:(汉武帝)“令诸侯十月献酎金,不如法者,国除,其县邑皆别属郡。……自后 诸侯王唯得衣食租税。”关于以上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执法不避皇亲国戚以警示贵族官僚 B.改变汉初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格局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严密控制 D.创立诸侯只享用租税而无治民权并受所在郡监督的制度
7.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以法。后群臣皆畏高。”为避免类似现象的发生,唐朝采取的政策是
A.完善科举制 B.实行三省六部制
C.实行募兵制 D.设立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
8.《旧唐书》:“(唐朝)长安(年号)中,(苏环)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材料没有反映出的信息是,扬州
A.地处交通要道 B.出产精美工艺品
C.是繁华的都市 D.市场受官府控制
9.《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的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10.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
自耕农‧地主 佃农 工人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
A.汉代沿海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关东地区 D.明代江南地区。
11.据《明太祖实录》卷五一记载,朱元璋曾说:“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这说明朱元璋建国后实行的政策是
A.分封制 B.行省制 C.三司制 D.六部制
12.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为朋矣”,“缙绅之女(婚嫁)唯财是计,不问非类”。导致这种社会巨变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封建制度的衰落
C.受西方文明的影响 D.民主思想的影响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