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一调考试高三年级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53题,约11170字。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一调考试高三年级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 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50分。)
1. “昔者天子有争(同‘诤’,下同)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目的在于实现对各级官员的监察 B.该制度防止各级政府决策失误
C.该制度能从法律的角度约束王权 D.目的是实现对天子和王侯的谏议
2. 《大清律例》载:“嫡庶子男,除有宫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这表明清代在财产继承方面
A.所有家庭成员均分财产 B.嫡长子享有优先继承权
C.子女都有平等继承权 D.嫡庶长幼之序趋于淡化
3. 明太祖朱元璋说:“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同时据《明史稿》记载,明成祖继位后,明代藩王“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赐土。”两则材料说明
A.明朝照搬了西周的分封制 B.明朝放弃了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宗法制依然是分封制的核心
4. 王夫之在评论某制度时,认为该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该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5. 孙中山在评价“科举制”时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材料中孙中山认为科举制
A.利弊参半 B.利大于弊 C.弊大于利 D.主张废除
6. 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实现了国家统一
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创立三公九卿制
7. 赵匡胤一日内罢免了三位宰相,以至于出现在颁布任命新宰相赵普的敕书时,竟然没有在任宰相“署敕”的怪现象。赵匡胤就对赵普说:“卿但进敕,朕为卿署字,可乎?”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赵匡胤皇权专制思想浓厚 B. 宰相对皇权具有牵制作用
C.当时宰相对专制皇权没有约束作用 D.赵匡胤想临时改变宰相的任命程序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