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3
- 资源简介:
约8240字。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福建莆田一中 谢慧芳
一、教学内容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岳麓版)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9课。
《课程标准》:(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
(1)“探寻公正的理想国”:简介空想社会主义的来龙去脉、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
(2)“《共产党宣言》”:重点介绍《宣言》的主要内容及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对《宣言》内容的正确把握和理解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历史运动的客观规律。
(3)“巴黎公社——第一个工人政权”:讲述巴黎公社的成立、采取的革命措施及其经验教训,让学生真正理解“革命首创精神”,明白这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为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实践借鉴,这又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诞生——实践”,构成了本课内容的基本线索。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我校属于一级达标学校,学生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初中历史课标要求学生“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概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讲述‘五月流血周’和创作国际歌的主要过程,感受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因此,高一学生对《共产党宣言》和巴黎公社已有所了解,但高初中要求的侧重点不同,而且初中课本侧重于史实的描述,高中教材则重在理论的阐发,比较抽象,教学内容相对庞杂,学生不易掌握。经过初中课程改革后的高一学生,有一定的探究欲望和兴趣,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较浓,有利于在本课开展难度较大的感悟式、探究式等自主性学习。
三、设计思想
1.本课理论性强,宜本着“先学后教”方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课标要求及教学需要,灵活处理教材,开发课程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讲解,并通过适当的情境设置和师生互动生成课堂,变抽象理论为具体案例,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提高教与学的实效性。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