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60字。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1、本节是高中历史必修(Ⅲ)第一单元第5课的内容。本节学习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及评价,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教学内容,也是本单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把本节知识列为理解并掌握的内容。明清时期是古代中国又一思想活跃时期,思想家对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进行多方面的总结和反思,既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又孕育着新文化的萌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2 、学好本课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正确体验和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思想家们热爱真理、勇于思考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引领学生思考文化的时代性,认识到一定的文化必定产生一定的时代。
(二)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知识与能力: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理解他们的主要思想;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过程与方法:依据文字和图片资料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教师引导、师生对话共同探究这些思想的内涵和深远影响;史为今用,体验探究,通过设计开放式问题理解传统文化对于今天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借鉴作用 。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激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的学习,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意志,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难点: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及对进步思想的评价。
二、学情分析
1、高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他们思维活跃,较少受到思维教条的束缚 ,而且求知欲旺盛,参与积极性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并获得情感体验。
2、高二学生在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容易情绪化、简单化和偏执化,教师在教学中应提供正确的评价方法并加强引导。
三、教材的处理
资源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