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20字。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
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内涵。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理解
运用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体味历史。
2.导读分析材料,学生得出结论。
3.角色扮演,感受历史。
4.师生共同探究,升华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中国只有增强综合国力,外交事业才有坚实的基础和坚强的后盾。
学情分析
经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新中国50—70年代的外交方针和外交成就已经了解,但对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外交战略调整的原因和内涵尚不清楚,不易掌握。
学习重点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学习难点
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内涵。
学习方法
启发引导、发现探究、角色扮演。
教学准备
教师指导学生预习本课内容、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资料、分组准备角色扮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反思
复习竞赛
设疑引新
1.用两句话概括新中国50—70年代外交上的成就。
2.这一时期外交方面取得了哪些具体成就?
3. 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新形势下中国外交政策是否应该调整?
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
检查旧知
引入新课
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答题竞赛。
1.“步入世界舞台”“打开外交新局面”。
2.“另起炉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改善。
3.冷战结束、世界从两极走向多极,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主题。
通过系列问题,了解学生对前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本课学习作铺垫。
第一个问题稍难,学生不易概括准确,以后要慎用。
学习新课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1.调整原因:
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适应多极化趋势。
2.基本立场:
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政策的内涵:
全方位: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多层次:发达国家、周边邻国、第三世界。
宽领域:政治合作、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等。
二、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出发点: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政治:参与国际维和、裁军、核不扩散
经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
三、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1.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
2.重视与东盟的关系
3.与欧盟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
4.发展与周边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提问学生
引导学生分析对比:
外交政策为什么调整?
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内涵是什么?
创设情境
归纳总结
创设情境肯定学生的表演。
师生共同探究:
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作用。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通过分析、对比把握新时期外交政策的变化。
学生角色扮演
甲组学生上台扮演中国“蓝盔”,展现中国军人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
学生角色扮演
乙组
模拟2001年上海APEC会议情景。
丙组
模拟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
丁组
扮演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场景。
让学生认识我国当代外交政策与过去“一边倒”“一条线”“两只拳头打人”的区别。说明我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