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40字。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学科 历史 执教者 王晓军 班级 高一(1) 授课日期 2008/11/17
一、教学内容: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二、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了解建国初期在新的外交方针指导小的重大外交活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过程的了解,探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问题,组织小组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
三、教学重难点: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对新中国外交政策背景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
一、传授历史学习方法
历史学习三步曲
了解--理解--见解 (准)-(深)-(新)
二、历史学习第一步:“了解”—历史史实、线索、特征(准)
迅速浏览,了解主要历史大事
圈点划批,勾勒出重点和难点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本,提炼要点
1、概括新中国初期外交总原则、外交的基本方针.
总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基本方针:
① “另起炉灶” ②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③“一边倒”外交政策
2、列举新中国初期主要外交成就(四项)
①同苏联等十七国建交(1949-1950)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1955)
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4)
④参加亚非万隆会议(1955)
历史学习第二步:“理解”—历史因果关系、历史发展规律(深)
1、结合国际背景,分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的必要性.
(1)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资本主义阵营(削弱) 社会主义阵营(壮大)
(2)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 (中国)
(3)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目的:巩固政权、保卫和平 捍卫主权、打破封锁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来的?其意义何在?
目的: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意义: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之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过程: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