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400字。
《抗战中的歌声》教学设计与反思
成都市第三十六中学校 刘惠莉
【教材分析】
《抗日救亡歌曲演唱比赛》是川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主题活动。
《伟大的抗日战争》单元共有四课时。第一课时《抗日救亡运动》,已使学生了解了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及救亡歌曲《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二课时《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学生已了解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和日军的暴行,能理解《黄河大合唱》、《长城谣》对日寇暴行的揭露。第三课时《国共合作抗日》,初步掌握了《大刀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长城谣》、《游击队之歌》等抗日歌曲的出处及历史作用;第四课时《抗日战争的胜利》,使学生有了理解《南泥湾》《团结就是力量》的基础,树立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这样基础上,《抗日救亡歌曲演唱比赛》创设情境地地学习历史,有助于拓宽知识面和提高多方位、多角度理解历史的能力,有助于强化对时代特点的把握,提高主动参与社会的意识,有助于增强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
【学情分析】
学生特别喜欢唱歌,但他们所喜欢和接触的多是流行歌曲,对三四十年代的革命歌曲了解甚少,很多歌曲他们很少甚至根本没听过。这一单元正好刚刚学完抗战历史,让他们利用歌声来体会当时的时代心声和风貌,既可以重温历史,又可以感受到革命歌曲所具有的鼓舞人心的力量,这也正是学生所喜欢的一种寓教于乐的历史学习方法。
【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知识与能力:通过听、学、唱优秀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抗日救亡歌曲,重温历史,感受和加深对“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的理解;从《抗日救亡歌曲》的词曲、内容、创作背景中获取丰富的历史信息,提高学生从艺术的角度了解历史和感知历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学唱抗日救亡歌曲,以及交流听后、唱后的感受,培养主动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多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合唱救亡歌曲,培养互相帮助、集体协作精神,培养主动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3、情感与态度:在学唱抗日救亡歌曲的过程中,真切体会抗日战争时期亿万民众奔赴战场、捍卫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感和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高昂斗志。
【活动重点】
学唱爱国歌曲,感受民族精神。培养合作学习,掌握探究方法。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鉴于对《课标》的理解和深化,对教材、教学环境、学生学情及心理特点等因素的分析,确定教师在本节课中以策划和点播为主,充分利用可开发的资源,通过多媒体辅助课堂活动,使学生思维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理解、感知到感受、升华。学生通过听、学、唱、谈来感受,通过“歌名和歌曲背景竞猜,歌曲演唱,歌曲欣赏,歌曲感悟”等多种形式完成。
【教学和活动过程】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