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00字。
第13课 汉朝的中外交流
〖内容标准〗
讲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了解佛教传入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要求学生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及其作用、佛教的传入等重要史实。
2.能力培养
①通过讲述张骞、班超等人的历史故事,提高学生收集材料及口头表达能力。
②帮助学生正确运用地图册辨别古今地名,训练史地结合的综合学习方法。
③帮助学生运用汉朝中外交流的基本史实,归纳出汉朝中外交流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张骞出使西域的介绍,启发学生学习张骞不畏艰险,报效祖国,勇于开拓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佛教的传入是外来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的例证,让学生懂得中外交流是文化繁荣、历史进步和社会文明的需要。
〖教学要点〗
1.重点 张骞出使西域
2.难点 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与亚欧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也是佛教传入中国的通道,佛教的东传是外来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的例证。
〖教学建议〗
1.张骞出使西域
①结合地图向学生装说明西域的地理概念,包括广义的和狭义的。
②引导学生回忆小学历史教材中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知识,让学生走上讲台复述张骞出使西域的小故事,强调热忱爱国,挺身而出,应募出征,是中国历史上出使西域的第一人,突出张骞不怕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
③讲述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时,应重点突出: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同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为西域归属汉朝中央政府创造了条件,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④关于西域都护府的设立,要讲清时间和意义,并指出这是张骞出使西域的一个重要结果。
⑤如果条件允许,可适当补充如下材料,作为班超出使西域的背景:西汉末年,汉朝失去控制西域的能力,西域许多小国相继分解。王莽时期,断绝与西域的交通,致使匈奴乘虚而入。东汉明帝时,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于73年命窦固出击北匈奴。东汉政府重建西域都护府。并于当年派班超出使西域。
⑥关于班超出使西域,可让学生上台讲述“投笔从戎”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小故事。还可联系霍去病“匈奴末灭,无以家为也”等名言,比较班超与霍去病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共同点。强调班超是继张骞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位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中西交流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
2.丝绸之路
①结合“丝绸之路图”讲清主要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向学生出示有关图片,说明由于古代丝路上流沙漫漫,骆驼成为当时的主要交通工具。
②指出丝绸之路的开辟是人类交通史上的奇迹,它架起了东西方之间友谊和文明的桥梁。丝绸之路从西汉至隋唐两千年间沟通中西方的重要道路。向学生介绍丝路沿线发现的古代丝织品、古迹及楼兰故国的故事,还可补充中国丝绸在罗马帝国引起的轰动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佛教东传
①世界三大宗教有哪三大宗教?佛教发源于何地?也可简单介绍佛教的基本知识,并引导学生参观家乡附近的寺庙,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