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40字。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
〖教学实录〗
师: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历史这门学课应该有一个点感性认识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
(板书,黑体字为板书内容,下同)
我们已经学过中国远古人类,知道了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远古人类(稍稍停顿,让学生来回答。)――元谋人,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170万年。我省目前所知最早的人类――和县人。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北京人,北京人的食物的主要来源――采集和狩猎,他们使用的石器――旧石器,打制石器,他们已经会用――火。
在距今约八千年前后至约四五千年前,中华文明又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农耕时代,为了大家学习这一时代的历史,教材精心挑选了两个文化遗址:西安半坡原始聚落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他们分别代表中国的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和南方(长江流域)。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3页看图“我国农业先民遗址分布图”,在图中找到这两个文化遗址。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然后回答两个简单问题:代表中国北方和南方的两个文化遗址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问题,先说相同点,后说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肥沃 这个相同点学生不易注意到。
家畜饲养和种植庄稼 畜(chu4):禽兽,现专指家养的禽兽。我们经常能看到的春联“六畜兴旺”。其中“六畜”指的是猪、牛、羊、马、鸡、狗(没有一个学生知道“六畜”为何物,但都能“猜”出几个来)。家畜饲养和谷物栽培,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人类开始进入原始农耕时代。有了比较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
(原始农业和定居,只要学生讲出来一项,就引导学生找出另一项来,我的几个班的学生都是先讲出家畜饲养和种植庄稼。)
定居或半定居生活 聚落:村落,人们聚居的地方。遗址:古人遗留下来的城堡、村落或寺庙等建筑基地。遗迹:前人留下的痕迹。 遗产:先人所遗留下来的财富。
(向学生指明这几个词的本意,以免用错。)
制作陶器 指导学生看“半坡人的鱼纹彩陶盆”及“半坡尖底瓶”。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动脑筋”。汲水时手提绳子将瓶置于水中,这时因瓶是空的,重心在瓶的中上部,瓶就倒置水中。注满水后,重心移到瓶的中下部,恢复了正平衡,瓶就直立起来。尖底瓶的制作说明半坡人已经通过长期实践,懂得了重心原理,并将它运用到汲水工具的制作上。
(学生回答的不好,没有抓住要点,我向学生提出分析问题时,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要讲道理,不能想当然,要有条理,即我们前面所讲的科学精神。对尖底瓶要以“小口、短颈、粗腹、尖底、双耳”为主,并向学生简单介绍了王先胜的看法,王先生认为不是汲水器而是祭祀用的礼器。我不知道哪一种说法是对的。许多时候,我是“揣着糊涂装明白”。)
(讲到有关瓦、陶、瓷时,出了点问题。六班的课,讲课时,看到对面实验楼大厅伸出部分的顶部,盖着红色的瓦片,就以此为例说起了瓦。学生马上纠正,那不是瓦,是瓷砖。惭愧!)
纺织 纺轮是最早的纺纱工具,大约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据考古 报告说,在全国三十个省市较早的规模较大的居民遗址中,几乎都有纺轮出土,纺轮使用时需加一根插杆,合称纺坠。纺坠是利用其 本身自重和连续旋转而工作的。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