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40字。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备课人:吴红伟
[解读课标]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形成好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
一、 知识与能力:
1、识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
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
3、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探究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联系必修①②的有关内容,讨论近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
2、运用制表或列举的方式,将学西方、寻变革的思想历程梳理清楚。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激发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认识到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重点难点:
1、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
2、认识近代思想发展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创设情境]
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思想主流:儒家思想。这一思想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随着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沉寂的中国在政经济外交等领域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影响。思想领域更是翻江倒海-----。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文字内容。问题1: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近代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次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这个过程中的主流思想又是什么?
学生归纳:向西方学习。
[师生互动]
列举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中国思想界开始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主要史实。
主要历程 代表 主张 背景 意义 特点
开眼看世界 封建士大夫:林则徐、魏源 《四洲志》《各国律例》;《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日深;西学传入;有识之士倡导等) 关注世界;思想启迪。
军事科学技术(器物层次)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封建地主阶级代表: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洋务派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 付之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技术层次,付之实践。结果失败
维新
变法
思想19世纪 早期
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王韬、郑观应 发展资本主义。但没有完整的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