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九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5题,约18650字,有答案解析。
河北省邯郸市九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命题人:姚小曼 审题人:冯丽波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
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11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学者许倬云指出:“周代是中国第一次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这个办法,使得其他国家的领袖都变成周人的亲属:女婿,或者外甥,姐夫、妹夫,或者内兄、内弟,舅舅,阿姨。”这表明周代的政治特点之一是
A. 按血缘宗族分配权力
B. 西周的宗族观念浓厚
C. 规范大宗和小宗关系
D. 以姻亲关系维系统治
【答案】D
【解析】
材料“周代是中国第一次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这个办法,使得其他国家的领袖都变成周人的亲属”,表明周代的政治特点之一是以姻亲关系维系统治,D正确;AC是宗法制的特点,B没有体现,排除ABC。
2.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下列属于前者的措施是
A. 汉武帝设立中朝
B. 唐朝实行三省制
C. 宋代实行文官制
D. 秦朝三公九卿制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可知,由皇帝与亲信近臣形成了宫廷的决策核心,称为“内朝”或“中朝”,与汉武帝设立中朝的史实相符,故A项正确。B项内容属于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排除。宋代实行文官制度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防止武将叛乱,排除C项。秦朝三公九卿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3.《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从本质上反映了秦始皇
A. 日理万机,勤于政事
B. 高度专权,独揽朝政
C. 完成统一,巩固政权
D. 实行分权,集思广益
【答案】B
【解析】
材料反映了事无大小均取决于皇上,这在本质上反映了秦始皇的高度专权、独揽朝政,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日理万机,勤于政事只是表面现象,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完成统一,巩固政权也只是表面现象,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实行集权而非分权,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4.据清代抽样调查资料统计。当时本族直系上五代之内均无功名的布衣子弟,在科举录取的总人数中约占13%,父辈一代无功名的布衣子弟约占33%。由此可见科举制的影响是
A. 实现了社会公平
B. 增加了官员数量
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扩大了统治基础
【答案】D
【解析】
A项中“实现了”表述均过于夸大化,故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官员数量的信息,排除B;材料无关科举制与加强中央集权的关系,排除C;由材料“五代之内均无功名的布衣子弟在科举录取的总人数中,约占13.33%,父辈一代无功名的布衣子弟约占33.44%”可知科举制的实施有利于寒门士族通过科举考试参与国家政权,即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选D。
5.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借”。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
A. 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
B. 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 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D. 削弱中央,加强地方权力
【答案】C
【解析】
材料“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说明行省制下行省权利过大,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管理,C正确;行省制下,行省长官及下属官吏由中央任命,受中央节制,不是分封制的复辟,排除A;根据材料“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