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教案2
- 资源简介:
约5150字。
[ 教学分析]
< 教学内容>
1、 学情分析: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日益增强,参与意识较以前有所增长,但其认识借鉴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个性继续发展,探究并获得成功的体验的愿望强烈,探究过程中理性思考会越来越多。“文革”离我们并不遥远,一些长辈亲身经历过动荡的十年,并有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因此学生容易获得第二手资料。初二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锻炼,搜集资料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增强。
2、 教材地位分析:本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的内容分为三目,用精炼的语言对十年动乱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高度概括。重在事实的阐述,很少有结论性的语言,从而给学生的思维拓展留有广阔的活动空间。
<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记住“文革”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理解“文革”发生的原因和危害;了解四五运动的原因、经过。通过引导学生对十年“文革”内乱原因和危害的思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历史影像资料,了解“文革”的前因后果;向经历“文革”的长辈、邻里进行采访调查,记录他们的经历和感受,学习整理口述历史史料的能力;研究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提取有效信息,正确剖析历史事实,客观归纳“文革”原因和危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文革”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进步,而是一场历史性的动乱和灾难,它使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文革”发生的原因和危害、四五运动。
2、 难点:“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查找影像资料,自制多媒体课件;分析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查找相关书目。
2、 学具准备:提前让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提前查阅关于“文革”的资料和从长辈口中了解他们眼中的“文革”,了解自己的家庭在“文革”中的情况。
< 板书设计>
第6课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一)背景:1、毛错误认为党内出现了资产阶级复辟现象(根本原因)
2、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和助长了毛的错误
3、当时中国周边局势紧张,使党对世界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二)导火线:批判《海瑞罢官》
(三)标志:五一六通知
(四)时间:1966—1976年
(五)实质: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内乱
二、“文化大革命”的扩大
(一)《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二)刘少奇冤案
(三)林彪集团
三、“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一)“四人帮”的兴起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