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51题,约8430字。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殷商贵族笃信“天命”主宰一切,并永远庇佑其统治,祭祀占卜居于政治意识的主流。而西周宣扬“敬德保民”“明德慎刑”才能得到“天命”的眷顾。这一变化表明了
A.神权思想体系的崩溃 B.伦理政治的勃兴
C.德主刑辅理念的成熟 D.对“天命”的质疑
2.《汉书•食货志》载,秦朝“收泰半之赋……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汉景帝“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这一变化说明了
A.秦朝赋税繁重造成社会生产力破坏
B.黄老治国思想基本上取代了法家治国理念
C.秦汉时期农耕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
D.赋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紧密相关
3. 唐到北宋,养老院基本上由政府筹建。宋金对峙后期,金国汉人刘厢遣散家中奴婢,拿出全部财产建“孤老院”。此后,宗祠集资的民间养老院在宋金多地兴起。民间养老院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等级观念的淡泊 B.儒学复兴的影响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政府强制的结果
4.朱熹认为“理”在心外,提倡“格物致知”以通“天理”;王阳明强调“理”在心中,主张“致良知”以知“天理”。这一变化
A.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信条 B.有利于儒家信仰的强化
C.不利于理学精神的推广 D.否定了天理涵盖的内容
5.《周礼》中的“同姓不婚”被规定于《唐律》中,尽管唐以后的政府在司法实践中不干涉同姓为婚,但直到清代,“同姓不婚”在立法中却始终未能废止。诸如此类立法和司法实践脱离的现象在中国古代社会普遍存在。这反映了
A.唐代以来法律的儒家化 B.法制理念追求礼法结合
C.社会进步弱化宗法观念 D.制度建构经常不拘常格
6.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7. 战国时期,越王勾践曾下令,孕妇临产时官府派医生看护,生男孩赏两壶酒一条狗, 生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