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五中2017届高三年级8月月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有28道题,月6530个字。
襄阳五中高三年级8月月考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共50分)
1. 据《史记》载:“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而确立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井田制
2. 该体制自秦朝创立,纵贯中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单线垂直的独立管理体系,与政府行政机构分离,从而确保了体制下各级机构权力的独立运作,上下一体,机构官员高效行权。”该体制是
A.宗法分封体制B.“丞相”体制C.监察体制D.科举选官体制
3. 西晋在品官“占田荫客令’’中,品官按其尊卑(即品第,由第一至第九品)可占田(下图),荫亲属及非亲属(即佃客和衣食客)亦可占田。官吏无论占田多少,所有官吏和他们的亲属,可免除一切课、役。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西晋时期
A.土族享有等级特权 B.土地兼并严重
C.中央集权被侵蚀 D.封建等级森严
4. 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
A.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 B.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
C.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 D.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
5. 以下是张岂之所著《中国历史十五讲》第六讲的部分目录内容,其中空缺的部分应该是
A.燔诗书而明法令 B.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
C.门阀政治的兴起和衰微 D.部族政权下之考试制度
6. 著名学者余英时在论及科举时说:无论是东汉“孝廉”还是宋、明、清“进士”,都是在各地区均衡分配的大原则下产生的。而且地区分配的要求来自“士”阶层的内部,也不能归之于皇权的片面操纵。东汉“孝廉”与人口成比例出于“公卿会议”;北宋“逐路取人”则经过南北士大夫长期争论而获致;明代分南、北、中卷也起源于洪武时北方落第举人的抗争。……各地“孝廉”或“进士”往往在政府中为自己地方的利害说话。这当然谈不上是代议制,但不能否认科举制有时也发挥了一点间接的代议功能。这里余英时强调的是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B.没有坚持“取士唯才是择”的标准
C.遵循了地域均衡分配的原则D.具备近代西方代议制的基本功能
7. 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
A.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
B.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
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
D.行省制度有利于扩大元朝的统治疆域
8. “他在官职上的地位虽然低,他在政府里的权任却很高。因为一切奏章,政事,看详批答,都要经他们手。”文中“他”的身份可能是
A.秦朝御史大夫 B.唐朝尚书令 C.元朝中书令 D.明朝内阁大学士
9. 被明末清初的学者王夫之评论为“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的古代政治制度最有可能是
A.宗法制B.郡县制C.行省制D.科举制
10. 某条约对中方赔款作如下规定:条约签字后中方交付600万银元;其后分三年六次偿付,癸卯年六月和十二月各交付300万银元;甲辰年六月和十二月各交付250万银元;乙巳年六月和十二月各交付200万银元。该条约应该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