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5题,约11910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l、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各诸侯国于葵丘会盟,盟约中提出: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该盟约反映了各诸侯国
A.积极拥戴周天子 B.维护宗法统治秩序
C.互相协作促进统一 D.走上了和平共处之路
【答案】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是材料类选择题,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其现背后的历史真实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题方法:解答材料解析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它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通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2、 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赢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这一情节充分表明( )
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分封制受到冲击 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勤王不成”一事,不能说明周天子权力削弱的开始,故A项错误;贵族政治以血缘为纽带,材料未涉及血缘问题,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对天子有随从作战的义务,而材料“勤王不成”,故C项正确;宗法制也以血缘为纽带,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3、“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角度看,下列制度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官僚制度
【答案】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郡县制
4、 史载汉武帝元朝五年,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都城在城北二里(《永州府志.城池》)。汉武帝元鼎六年置零陵郡,泉陵侯国属零陵郡管辖。东汉光武帝刘秀改泉陵侯国为泉陵县。材料主要表明
A.封国是朝廷的主要依靠力量 B.封国对朝廷构成严重威胁
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D.封国自主权削弱,加强了皇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泉陵侯国属零陵郡管辖” “改泉陵国 为泉陵县” ,与“是朝廷的主要依靠力量”矛盾,故 A 项错误;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 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材料表明封国已不是“严重威胁” ,故 B 项错误; “汉武帝元朔五年,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 “泉陵侯国属零陵郡管辖” ,结合 所学可知是“推恩令” ,故 C 项正确; “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是解决中央集权与 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而非“加强了皇权” ,故 D 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推恩令
5、《中国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一文中说:“在政治经济史的意义上,科举制是对历代世族模式的一次彻底‘反动’”。该观点认为科举制
A.切断了世族繁衍的制度基础 B.改变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
C.是历代政府选官的唯一途径 D.让世族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主要标准,切断了世族繁衍的制度基础,因而是对历代世族模式的一次彻底‘反动’,故A项正确;B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表述过于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名师点睛】科举制的影响:①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为行政效率提高创造条件;②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③促进重学风气形成;④从追求公平公正角度看,有一定合理性;
6、“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