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ppt13
- 资源简介:
共27张。
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历史岳麓版)第三单元第一课内容。
《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规定为:⑴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⑵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本课的三个子目,分别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作用,以及斯大林模式的建立和影响。
课标分析: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在的经验教训。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十分感兴趣,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学生对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等概念“一知半解”,因此,我在学案中设计了概念解析。教学中应用创设情景、启发式谈话法和讨论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
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的简要过程,准确记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等历史概念。
二、能力目标:
1、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过程中充满了艰难与曲折;
2、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有清晰的认识,并从中感悟经济发展与本国国情相适应,要依照客观经济规律指导经济建设;
3、通过对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的分析,认识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原因、成就与弊端及其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深刻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二、教学难点:认识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及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法、讲解法、讨论法、比较法、讲练结合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概述第三单元(两条线索):
“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下国家组织生产(工农)、流通和分配的具体形式。它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所有制——公有、私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经济决策——高度集中,自由放任,(宏观调控)
资源配置——军事和行政手段,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