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ppt8
- 资源简介: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课件(21张ppt含视频)+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5份打包)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doc
CgAAhlZD9aSAUssUAC_dn1pB0v4953.wmv
CgAAilTyAP13uIqwA-U895.wmv
CgAAilZD9PeAHFiqACfCXtXRlRU752.wmv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21张ppt.ppt
姓名 杨金霞 单位 山东省莘县一中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教材分析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具有世界意义,最主要的历史意义在于使世界开辟了探索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同时该课可以运用多种历史观进行分析,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等角度。
该课有三个政策,每一个标题是传统的三段式结构,即背景、过程、影响,线索清晰;但内容叙述时间跨度大,概念较多,整体上有一定难度。作为网络探究课型,如何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如何有效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如何有效进行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内容的整合是本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
重点:新经济政策实行的原因和斯大林模式的特征和评价。
难点: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
二、学生分析
1、对本节内容,学生理解的较少,我们不能停留在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是要深入探讨实行这些政策给苏联和世界带来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的经验教训。
2、对于高三学生,要大量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训练。
3、运用多媒体手段,从中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史料的搜集、梳理与运用的能力。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3、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等课标中要求的历史名词的含义;学会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课中小组汇报、合作交流,体验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再到理解历史的学习过程。
2、学会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会搜集史料,梳理历史信息,从不同角度,全面辨证地分析历史事件的历史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对历史事件作出价值评判。
2、初步形成历史意识和现代化观念。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