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ppt15
- 资源简介: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课件(36张ppt)+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10份打包)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36张ppt.pptx
1978年10月24日,邓小平参观日本尼桑汽车生产线.jpg
1990年前的上海浦东.jpg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doc
海尔美国工厂.jpg
津闽粤三大自贸区挂牌 中国自贸区步入“2·0时代”.mp4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jpg
微视频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flv
一带一路.jpg
中国高铁.jpg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信息化教学设计
作者信息
姓名 郑乐赓 单位 乳山市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必修2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本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实行对外开放,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初步确立了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它上承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既是与对内改革并行的战略决策,在某种程度上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可以说,本课在本单元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课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本课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学生分析
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形成了初步的历史认识和历史评价能力。但学生以前的学习是按照基本的史实来叙述这段历史,没有从经济建设的角度进行深入的说明和阐释。因此在本课教学中,要结合课前给学生布置的查阅、了解有关中国对外开放的国际和国内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自主构建本课知识体系,并理解对外开放政策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另外,还要充分利用与本课知识相关的图片、材料、音频、视频、微课等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质疑、探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并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和学生情感教育、开放精神的升华。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推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科学论断。
2、分析经济特区设立的原因,理解经济特区的权限和历史意义。
3、归纳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上海浦东开发的相关史实,理解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特点,并掌握表格式材料题的做题方法。
4、对比近代中国与现代中国的对外开放,认识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树立开放意识。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