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五中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高二历史试题(2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套试题,包括文理两科内容。
太 原 五 中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
高 二 历 史(文)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共50分)
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封建制度
A与宗法制度互为表里 B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C催生了中央集权制度 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2.“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对社会的这种变迁,清人秦蕙田的解释是“世禄不绝,则宗无削夺。” 也就是说他认为主要原因在于
A 宗法分封制绝对化 B嫡长子继承制被废除
C世卿世禄制受冲击 D任人唯亲的普遍化
3.(公元65年)冬十月,日有食之……于是在位者皆上封事,直言得失。帝览章,深自引咎,乃以所上颁示百官,诏曰:“群僚所言,皆朕之过……永览前戒,悚然兢惧。”这表明
A.“天人感应”思想根深蒂固 B.“君权神授”成为君臣共识
C.虚君实相,促进政治清明 D.相权反弹,严重威胁皇权
4. 世祖即位,立朝仪,造都邑,酌古今之道,定内外之官。其总政务者曰 ,
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这段史料文字缺失部分应填
A.宣政院 B. 中书省 C. 内阁 D.军机处
5. 路,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犹如明清的省。宋代的路较常设的机构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各机构互不统属,权属交叉,如转运使与提点刑狱司都有对官吏的监督权,提举常平司与转运使都有财权。这主要是为了
A. 清明地方吏治 B. 提高行政效率 C. 扩大统治基础 D. 加强中央集权
6.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贫民以及他们的妻儿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如果交不起地租,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这种恶习的革除者为推进权力下移同时
A. 成立了五百人议事会 B.实施了针对下层平民的公职津贴
C. 推行了“陶片放逐法” D.创建了公民法庭给予平民参政权
7. 其时的罗马人一向认为土地是传统的最正当的财产形式,手工业、贸易和私有制还比较落后,人们对交易安全的关注甚于交易的便捷,“仪式不但和允约本身有同样重要性,甚至比允约更为重要。”这表明早期的罗马法
A. 与当时罗马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 B.通过仪式,最大限度实现了法律公正
C. 为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确实的法律保障 D. 形式重于实质内容,已不利罗马发展
8.图一与图二两种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
系,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A.稳定结合构成古典精耕模式
B.新生产力催生了新生产关系
C.新生产力冲击了
太 原 五 中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
高 二 历 史(理)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A.分封制 B.封建社会 C.宗法制 D.禅让制
2.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3.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是商代的一种主要的纪日方法。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反映出商代
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 B.王权的自我神化
C.商朝人崇信鬼神 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4.下列是《史记》中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受封情况的记载,其中属于同一类受封对象的是
①“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太王之子,丽王季历之兄也。”
②“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
③“召公爽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④“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作官吏幕僚
6.清嘉庆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行省制的推行 B.丞相制度的废除
C.内阁地位的上升 D.军机处的设立
7.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8.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