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一中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小题,约5120字。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 二 历 史
第Ⅰ卷 客观卷(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大约在公元前9 ~前8世纪,雅典城邦国家渐成雏形,其标志有
①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设立;②氏族成员逐渐分化为贵族和平民;③阿提卡地区4个部落的形成;④公民陪审法庭的设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 公元前6世纪雅典的一个年收入100麦斗的平民,他可以
①参加公民大会;②当选“四百人会议”的成员;③当选为陪审员;④在战争中提供骑兵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3.《容斋随笔》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独秦不然……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任用外来人才是秦国实现统一的原因之一
B.秦国对人才的待遇高于其他六国
C.战国时人才不能自由流动
D.秦国只任用外来人才
4. 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
5.《战国策•秦策一》载:“(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向惠王讲这番话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哪种阶层的利益?
A.没落贵族 B.新兴地主
C.立功将士 D.富裕农民
6. 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C.孝文帝借南伐之令行迁都之实 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
7. 孝文帝规定,“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他这样做有利于
①加快鲜卑族封建化的过程;②保存鲜卑族优良的民族传统;③迅速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④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冠士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全面的发展
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5世纪的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9. 《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宋冗官,吏治腐败 B.北宋统治者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
C.混乱不休,农民破产 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
10.北宋时期,出现“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