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2011-2012学年高三年级12月考试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小题,约6460字。
山西大学附中2011-2012学年高三年级12月考试
历 史 试 卷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答卷纸的答题栏内。
1.“生发未燥,已拜列侯;身未离襁褓,业披冠带”的现象说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注重
A.门第 B.品行 C.才能 D.军功
2.史学家钱穆认为:“均田是郡县制度下的井田,井田是封建制度下的均田。”下面对这句话解读正确的是
A.均田就是井田,井田就是均田 B.井田比均田更能体现中央集权
C.均田比井田更能体现中央集权 D.均田和井田都体现了国家对农民的重视
3.“在天之变,日月薄蚀。四十二月日一食。五(十)六月月亦一食。食有常数,不在政治。百变千灾,皆同一状,未必人君政教所致。”这一观点
A.阐释了佛教的“生死轮回” B.宣传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C.批驳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 D.与“天人感应”说针锋相对
4.“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这段演讲强调了
A.臣民意识 B.法律意识 C.神权意识 D.公民意识
5.1789 年选举产生的第一届国会着手起草了《权利法案》,即宪法的前十条修正案。这些修正案不断地提醒着人们,新建立的联邦政府在行使它的权力时,必须时时注意对个人自由的保护。这份《权利法案》
A.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确立
B.体现了《独立宣言》的基本原则
C.主要为了限制王权,保证议会权力
D.标志着美国 1787 年宪法存在的局限已得以解决
6.19世纪中期英国首相迪斯累利对他所在时代描绘道:“它们好像两个民族,它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同感;它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行星上的居民,不了解彼此的习惯、思想和感情,按照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它们”可能是指
A.东方民族与西方民族 B.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
C.封建君主与人民大众 D.资产阶级与新贵族
7.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这是基于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
8.史学家高第这样概括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的目的:“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马戛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府等衙门,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由此判断,这场战争直接推动了
A.新思想的萌发 B.洋务运动的兴起 C.公车上书 D.清末新政
9.陈旭麓先生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越孤独。”材料所述现象得以改变始于
A.甲午中日战争后 B.《辛丑条约》签订后 C.新文化运动后 D.七七事变后
10.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这说明孙中山主张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强化国家民族意识 D.培养牺牲奉献精神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