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历史一轮必修三试题(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等9套)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doc
考点1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doc
考点2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doc
考点3 蒙昧中的觉醒及神权下的自我.doc
考点4 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doc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doc
考点1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
一、选择题
1.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就是( )
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秩序
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
解析:克己复礼是要恢复周礼,是一种等级名分制度。这有利于统治的稳定,故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答案:B
2.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但他的政治主张和教育理念又不完全一致,如他的“克己复礼”思想与教育理念中的什么思想相矛盾( )
A.敬鬼神而远之 B.因才施教
C.有教无类 D.以德治国
解析: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希望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恢复西周尊卑贵贱有序的宗法礼乐制度,这明显与孔子教育上的主张“有教无类”(即不分等级和出身,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相矛盾,故选C。
答案:C
考点2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选择题
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难艰”出自《朱子家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
A.礼制规范 B.家族制度
C.道德教化 D.礼仪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朱子家训》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注重对人道德教化的作用。A、B、D三项在材料信息中则没有反映。
答案:C
2.理学中有“理学”和“气学”的派别之争,实质上就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争,下列理学家中属于理学中“气学”一派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的是( )
A.周敦颐 B.张载
C.朱熹 D.程颢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张载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开创理学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的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故选B;A认为“理”生万物;C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D认为理学的最高范畴是“天理”;故A、C、D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家,应排除。
答案:B
考点3 蒙昧中的觉醒及神权下的自我
一、选择题
1.古希腊的智者运动被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把普罗塔戈拉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在此运动出现之前,古希腊哲学家探索的问题是( )
A.人文主义
B.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
C.知识与美德的关系
D.物质世界
解析:本题适用排除法,A和B都是智者运动关心和探索的问题,故排除A和B;C是苏格拉底的观点,他与智者学派是同时代人,不符合题干条件,也排除C;在智者运动之前,古希腊哲学家探索的是物质世界,只是随着雅典民主政治高峰的到来,哲学家放弃了这一研究,转而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相关的问题,故选D。
答案:D
考点4 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一、选择题
1.启蒙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再次得到解放,它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C.欧洲资产阶级力量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D.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
解析:启蒙运动的兴起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引起这个变革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故答案为B。
答案:B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选择题
1.中国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下列对中外历史产生的影响评价不正确的是( )
A.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B.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大国的重要标志
C.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D.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展
解析:C项是指南针的应用给欧洲所带来的影响,与题目要求上相符合。
答案:C
2.中国古代的一位书法大家曾对一种书法形式作出如下的描绘:“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与这位书法家的描述相符的书法形式是( )
解析:选项中字体分别为:小篆、隶书、楷书、草书。材料是对草书特点的描述。
答案:D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选择题
1.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 )
A.“双百”方针的贯彻 B.昆曲名剧的涌现
C.大众舆论吹捧宣传 D.“教育大革命”的推动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把握住时间1956年,即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展开,包括文艺建设。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的繁荣,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昆曲复兴就是这一方针的产物。
答案:A
2.“双百”方针提出的最根本的目的是( )
A.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
B.倡导科技文化领域的自由开放
C.克服把学术问题和思想问题当成政治问题
D.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答案:A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