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经纬考案必修二单元测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题,约8100字。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经纬考案单元测试
必修二(1~4专题) (人民版)
一、选择题
1.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导致此节日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古代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人们对此神话传说的钟爱
C.中国古代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
D.人们对牛郎与织女的遭遇的同情
解析:古代中国的纺织主要是家庭手工业,与小农业紧密结合,男耕女织,两者相互依存,共同组成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旦“织女上天”,手工业与小农业分离,不但会使家庭分裂,也会使自然经济瓦解,故选C。
答案:C
2.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但后人一直认为秘色瓷开始生产于五代,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最终印证了唐代就已生产秘色瓷而非五代。以上材料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 )
①文学记载侧面反映 ②考古发掘 ③史书记载 ④民间传说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从唐诗和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出土的瓷器可知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为①②,③④虽然也很有史料价值,但题干材料没有提到,应排除。
答案:A
3.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13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农业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D.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产量远远高于西方的史实。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长期居于世界先进地位,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达到世界最高水平。A、C、D三项都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答案:B
4.“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这首唐朝诗人李白写的《估客乐》说明( )
A.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B.唐朝商业繁荣,农业落后
C.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D.唐朝商贸活跃,商人为逐利而远离家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材料中“将船远行役”、“一去无踪迹”反映了唐代商人远行贩运的生活场景,这体现了唐朝商贸的活跃。A、B、C三项在材料中都无从反映。
答案:D
5.中国古代的“城”主要指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市”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城”“市”连称就构成了“城市”。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筑城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
C.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D.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城市商业贸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对古代“城”“市”功能的描述,可知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A、B两项都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抑商政策是古代王朝的基本政策,故D有误。
答案:C
6.在我国“四大名锦”中,蜀锦历史最悠久,古人形容蜀锦是“其价如金”。但蜀锦制作的某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就已失传。这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失传,最可能是因为( )
A.利润小,学习这些工艺的人少
B.原材料供应出现匮乏的局面
C.工艺难度大,学艺周期长
D.“工官”制度造成的不利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蜀锦代表了古代工艺的最高水平,只能在古代的官营手工业中生产,而官营手工业中,技术工艺的传承具有封闭性,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往往会导致某些工艺的失传。
答案:D
7.“如何织纨素,自着蓝缕衣”,“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对比这两句诗,说明( )
A.丝织业不够发达,产量较少
B.丝织品为织者自己使用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