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王安石变法》教案3
- 资源简介:
约6590字。
《北宋王安石变法》教案
【课程标准】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课标解读】
重点把握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等基础知识;重点理解以下概念: “三冗”、 “积贫积弱”、 “青苗法” 、“募役法” 、“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市易法”、 “保甲法”、“保马法”、 “将兵法”。重点归纳和探讨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客观认识王安石变法在中国古代改革史中的地位。“新法的变质”这一内容,简单了解即可。
【考试大纲】
王安石变法
【知识梳理】
一、背景
1.三冗两积导致北宋中期的三大社会危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
2.范仲淹“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的影响。
二、目的
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
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三、内容
(一)富国之法
1.青苗法
作用:限制了豪强之家和高利贷者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募役法
作用: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3.其它
理财新法还包括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
(二)强兵之法
1.内容
(1)实行“省兵”措施,精减军队,缩减编制。
(2)推行强兵措施,如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
2.作用:节省了军费开支,使宋军的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取士之法
1.内容
(1) 改革科举制度,主要是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
(2) 批评”恩荫”制度,贯彻择优录用的原则。
2.作用:为变法选拔了一批人才,推动了变法的进行.
四、新法的局限与变质
1.局限
(1)王安石变法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
(2)王安石认为增加政府收入,就要扩大税源,要“取诸民”。然而执行不善,引起民间不满,成为反对派攻击新法的借口。
2.变质
宋哲宗亲政,逐步恢复王安石的部分新法。新旧两派斗争激烈。宋徽宗时期,宰相蔡京借恢复新法之名,行聚敛之实,王安石变法原有的精神已经完全改变。
五、王安石变法的性质、评价及启示
1.性质: 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
2.评价:
①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局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②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