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020字。
《西学东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政府采取兴办洋务学堂、派留学生出洋等措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列强在中国的租界,也成为中国人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一个窗口。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充满着民族矛盾和文化观念的冲突。本课教学目标为: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概括课文内容,识记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科技知识的一些主要措施,如办同文馆、广方馆,派学生留美、留欧。知道在这一时期西学东渐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一些人物,如丁韪良、容闳、詹天佑、严复、王韬等。
从同文馆办天文算学馆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争,理解上册教材中提到的“天朝上国”观念对于西学输入的阻碍作用;从撤回留美学童一事,理解西学东渐过程中文化观念上的冲突;从租界既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又成为西学输入窗口的两重性,理解近代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两重性。
通过概括课文内容,学生应能归纳:洋务学堂、西学书刊的翻译出版、出洋留学、租界,是19世纪中国人了解西方的主要途径。
2. 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于租界两重性的作用,教师可以尝试训练学生辩证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如租界的性质是“国中之国”,严重地损害了中国国家主权,是“恶”;但它又在客观上成为西学输入的一个窗口,具有积极作用。由此使同学们明白,“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积极的后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容闳、詹天佑和严复的事迹,培养学生发愤学习、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
通过西学传播过程中的文化冲突现象,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既不要妄自菲薄,又不要狂妄自大。
二、教材分析
本课导语
本课导语中“鬼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摘自《翁同龢日记》第一册第519页,时在同治六年二月十三日。当时总理衙门奏请同文馆办天文算学馆,招有功名的年轻官员入学,于是招来了顽固派的大肆攻击。这幅对联就是京师里众多对洋务派攻击的一个例子。导语着重说明,中国人是在什么社会氛围下,开始接受西学的。
子目内容
同文馆。本目教学重点:京师同文馆的设立、课程,以及它引起的在文化观念上的冲突。第二段重点介绍同文馆的翻译西书和丁韪良译《万国公法》的影响。教师可结合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一并说明翻译出版外国书籍也是西学东渐的一个重要途径。
出洋留学。本目教学重点是洋务派派学生出洋留学的积极意义。第一段说明清政府根据容闳的建议派学童去美国留学及被撤回的经过。第二段叙述福建船政学堂派遣学生留欧的情况。第三段重点说明派遣留学生的积极意义,留美学生以詹天佑为代表,留欧学生以严复为代表,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两个方面说明其积极意义。
租界。本目的教学难点在于说明租界的两重性。第一段说明列强在华开辟租界,并把租界便为“国中之国”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是一种侵略行为。第二段则重点说明租界又在事实上成为中国人了解西方的一个窗口。教师可以利用《清末主要租界分布城市图》启发学生,为什么帝国主义的侵略又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什么近代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