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00字。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案
编写:马琳 2009-9-23
【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教学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探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主张形成的原因与影响。
单县因历史上牌坊多而精闻名天下,据《单县志》记载,从宋到清末,单县建坊百余座。单县的牌坊均为节孝坊。尤其是“百狮坊”和“百寿坊”享誉海内外,堪称天下一绝。殊不知这些牌坊下面埋葬了多少女子的青春年华,包含了多少血和泪。在贞洁牌坊愈演愈烈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和程颐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理学这么压抑人性,历史上有没有人对之敢于质疑、甚至进行无情揭露批判呢?
一、世运转衰——进步思想植根 “百狮坊”和“百寿坊”
你能通过阅读下面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概括出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吗?
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时代。一方面废除丞相、军机处的设置使专制集权高度膨胀;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危机四伏,爆发了明末农民战争。在思想方面由于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对人们思想的控制尤其森严,但此时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西学东渐”近代科学的传入,却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
1、政治上: 统治加强,社会矛盾尖锐。
2、经济上: 发展、 出现,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开始发生变化。(要求个性发展等)
3、思想文化上:推行文化专制政策, 占统治地位,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 ”使一些知识分子视野开阔。
在世界文明史上,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在古今泉州的这块土地上,李贽是一位可能被忽视,但不能被遗忘的大思想家。他就像一道闪电,掠过了400年前那片冥暗的夜空,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道永恒的印记!1981年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和《人民日报》发表的《爱国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力量》,把李贽列为中华民族杰出的历史人物之一(详见1981年3月19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中国历史博物馆联合编写的《中华英杰录》,也将李贽选为我国历史上83位英杰之一。
二、离经叛道——“异端”李贽:
材料一 李贽青少年求学穷困潦倒。中年后做过20多年小官,正直清廉。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材料二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人之是非,亦无定论”。……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而。……
材料三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
材料四 “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而“不生于一”,并非生自“三纲五常”的天理.
回答:①据材料一分析李贽“离经叛道”性格的形成受什么影响?
②根据材料二、三、四提炼李贽“异端”思想的表现。
资源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