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00字。
聂幼犁教授论历史命题解题艺术
“红彩陶猪”的出笼
2004年4月上旬,各大媒体相继报道了上海市青浦区发现了一处史前遗址,出土了被考古界誉为“上海第一人”的头骨、稻谷和红彩陶猪。不久,这个材料就被用于当年6月份高考(上海)历史科的开卷第一题。上海考生和教师对这道题作了较高的评价。这道只有2分的选择题,命题者曾为此两易其稿。
从试题的设计上看,为了使考生“渐入佳境”,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第一道试题应当是全卷难度最低的,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这是“热身”第一题。命制一道容易的试题本身并不难,但命制一道有良好导向作用的低难度试题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2003年的第一道试题就曾经为了有良好的导向作用而作过重大修改。原题是:
● 北京人的生活环境十分恶劣。为了生存,他们创造的工具是
A 木棒 石器 B 石器 陶具
C 木棒 弓箭 D 弓箭 陶具
把这道题放在第一题,无论从内容,还是从难度上看都是不错的,符合传统的做法,但命题者认为,在教与学的导向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因为它的考察目标是记忆水平,而且文字与课本比较接近,有可能鼓励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不符合课程改革“学以致用”,提高实践能力的方向。经过讨论,修改如下:
● 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许多石片、石块,考古界认为有些是北京人创造的工具,最有力的依据是
A 数量很大,约有十多万件 B 出土集中,可能有意堆放
C 形状多样,有些还有锋刃 D 便于使用,留有打制痕迹
经过修改的试题虽然保持了原试题的“题眼”,而且从情景到选项都取材于课本,但提问的角度有了明显的变化,将史实的判断改为问判断的依据,考察的目标变为理解证据证明力的能力,属于运用史学基本方法的能力,在教与学的导向上,鼓励的是懂得在阅读课文时,不仅知道课文的作者怎么说,而且深入理解作者为什么这么说的学生。
2004年的第一题的第一稿是:
● 当人类通过栽培植物养活自己时,便进入了农业文明时代。考古工作者在江西万年仙人洞发现了距今约1万年的人工培育稻种,将我国进入农业文明的时代向前推进了
A 1000年 B 3000年 C 5000年 D 7000年
这道试题的考察目标属重点知识——“半坡、河姆渡人的生产特征及其生活时代”在新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