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60字。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两汉对内对外关系。对内,出使西域和设置西域都护;对外,打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建立了同欧洲国家──大秦的友好往来。本课体现了两汉灵活多变的内外政策,反映了古老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对内对外关系的基本史实。
将中原地区治乱兴衰与开发经营边疆地区的背景结合起来认识,培养思考认识历史现象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通过对于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全面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地理空间去认识和思考,培养跨学科的综合思维的初步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通过张骞、班超这两个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畏险阻、勇于开拓的献身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以《我们新疆好地方》导入新课。
2.出示图表,提出问题。师生互动,演绎历史。
3.关于丝绸之路,可以引导学生一边观看《丝绸之路》的地图及相关图片,一边倾听学生导游的讲解。
4.成语竞猜:先由教师投示成语故事的相关内容,然后提出问题并引出对班超出使西域的评价。
5.以两汉对内对外关系为主题,由师生概括本课的基本内容。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信息。
2.从时空上强化学生对丝绸之路的掌握。
3.借助图表帮助学生归纳知识。
4.通过对张骞、班超的评价以及对丝绸之路作用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发和开阔视野,提高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播放多媒体片断《我们新疆好地方》。
教师:诗歌朗诵,导入新课。
新疆大地、是一种丰富、一种集天下之美,而大成的宝地。
她、汇集天地灵秀、至刚而至柔、坦诚而隐秘、粗犷而细腻、繁杂而单纯。
今天的新疆,两汉时属西域。西域在哪里?大家可知道历史上的张骞、班超通西域?请听本节两汉对内对外关系。
[评点]教师在学生饱览美丽新疆大地的愉悦中,通过诗歌朗诵,恰切自然导入新课。情境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