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7题,约11520字。
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山西省因历史上有韩、赵、魏三国而被称为“三晋之地”,但山西省的简称是晋,而不是韩、赵或魏。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 晋国代表统一的潮流 B. 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C. 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D. 晋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答案】B
【解析】西周分封最初是晋国,按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分封,后来晋国分离为韩、赵或魏,山西省的简称是晋,这里显然体现出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故B正确;晋国并不是统一的潮流,故A错误;C分封制等级没有关系;D不是材料体现主旨。
2. 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
A. 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
B. 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
C. 使华夏民族得以形成
D. 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融合与创造,故D正确;A与策略主旨相反;B项中彻底说法绝对;C项早于分封制实行时期。
3.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 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B. 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C. 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D.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答案】A
【解析】抓住题干中“史实”“史论”“史识”的定义来分析,可知BD项属于历史史实,排除;C项是对郡县制的评价,属于史论,排除;而A项中的认识是在分析大量史实的基础之上得出的结论,故C项正确。
4. 汉代官秩仅六百石的三十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代官仅七品的察院长,可察尚书省。隋、唐时期监察御史也称巡按使主要掌分察州县,还“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及知太府司农出纳”。可见古代中国
A. 监察官员位高权重 B. 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和选任
C. 形成了“以卑察尊,以小制大”的监察制度 D. 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监察体系
【答案】C
【解析】以小制大,与材料中“仅六百石的三十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代官仅七品的察院长,可察尚书省”相符,故C项正确;弹奏宰相是监察官的职责,并不是因为地位高,地位越来越高与材料中“秩仅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