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16题,约8520字。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1.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在《法学阶梯》中说:“通过合意缔结契约之债是因为,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语言或文字,只需要实施交易行为的人们相互同意。这种交易也可在未出席者之间缔结”。这反映了当时罗马法
A. 重视保护居民的意愿
B. 突破了形式主义的束缚
C. 注重对法律追本求源
D. 二元法律体系最终消亡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中“通过合意缔结契约之债”“只需要实施交易行为的人们相互同意”可知是尊重居民意愿,而不是保护,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语言或文字,只需要实施交易行为的人们相互同意”信息可知罗马法认同居民意愿在法律中的作用,说明了罗马法突破了形式主义的束缚,故B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居民意愿,不是追求法律本源,故C项排除;“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语言或文字”说明了不成文法依然存在,因此二元法律体系没有消亡,故D项排除。
2. 隋朝在推行均田制的同时,制定“输籍定样”(划分户等标准),发到各州县,每年正月五日,县令派人到农村,依定样划分户等,作为征调赋役的依据,并且国家规定的赋税、力役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上述做法的作用主要在于
A. 强化中央政府对州县的管理
B. 扩大国家编户增加政府收入
C. 严厉控制人口防止地方叛乱
D. 维护了佃农的经济政治权利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赋税制度变革。材料显示隋朝制定“输籍”之法的用意在于确定纳税户数,并以较低负担吸引豪强地主的依附农回归政府户籍,增加纳税人口,进而扩大财政收入。A、C强调的是行政管理;D项不符合材料。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赋税制度变革•均田制
【名师点睛】输籍定样,又称“输籍法”,是中国隋朝制定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政府利用这一手段搜括隐藏户口,以防止人民逃税和抑制士族、豪强占有劳动人口,从而确保政府收入,加强中央集权。
3. 1962年的《关于几年来宣传口号的初步检查报告》重点检查了1958、1959两年中的错误口号,包括“违犯客观规律,助长了主观主义发展的错误口号”“高指标、高任务,助长了‘浮夸风’的错误口号”等。这反映出国家
A. 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
B. 彻底否定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C.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失误
D. 开始纠正农村中的冒进倾向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62年国家主动纠正经济建设中的错误口号,表明国家意识到经济建设中存在“左”的错误,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1962年仍存在人民公社,排除B。材料强调国家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存在“左”的错误,而不是具体指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失误,排除C。开始纠正农村中的冒进倾向是在1960年,排除D。
4. 1901年,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指出:“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梁启超意在
A. 说明国际社会中没有道理可讲
B. 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
C. 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
D. 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答案】D
【解析】注意材料信息“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大意是说在国际社会里弱国无外交,意在激发国人的民族救亡意识,故正确答案为D项。A项不是梁启超这番话的用意;材料体现不出BC项。
5.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史称,“官中条令,为(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反映了宋代
A. 税制发生重大调整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