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2题,约16730字,有答案解析。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0题)
1. 柳宗元《封建论》中说:“秦有叛民,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有叛将,而无叛州。”材料肯定了
A. 九品中正制的科学性 B. 分封制的稳定性
C. 三省六部制的合理性 D. 中央集权的重要性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汉代实行郡国并行制,唐朝实行府、州制,这都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延续,“无叛吏……无叛……无叛州” 肯定了中央集权的重要性,故D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九品中正制,且九品中正制再魏晋南北朝时期,故A选项错误;秦朝也没有分封制,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涉及三省六部制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个朝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表现,对于每个制度的内容、作用等能够正确识记和再现,同时从一般规律和线索出发,即中央集权的加强,再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即可正确判断。
2. 公元691年,唐遣十人按察州郡而分天下为十道(十个监察区)。后于711年分天下为二十四都督府,察刺以下善恶。不久,朝廷又因“御史秩卑望重,按时巡察,奸宄自禁”而罢都督,但置十道按察使而已。朝廷这样做
A. 可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B. 便于频繁更换地方长官
C. 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D. 提高了巡察使的权利地位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设十道、二十四都督府、按察使等主要目的是加强皇帝对州郡官员的监察,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故C选项正确;对州郡的监察机制不断加强,不能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A选项错误;频繁更换地方长官,也不是政府的主要目的,故B选项错误;提高巡察使的权利地位也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故D选项错误。故选C。
3. 图1为陕西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图2为清代台湾耕田图局部(采自清人绘《台湾风俗图》)。将两图对比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犁耕技术
A. 在传承中发展 B. 最早出现于陕西境内
C. 清代方传至台湾 D. 具有男耕女织的特点
【答案】A
4. “巷陌路口,桥门市井,皆卖各种时令水果、吃食饮品”,这一现象说明
A. “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B. “交子”广泛使用
C. “市”突破了空间的限制 D. 出现了雇佣关系
【答案】C
【解析】从材料内容来看“巷陌路口,桥门市井”说的是卖东西的地点,可见材料所说的是“市”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因此选择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管理机构,因此A项错误;交子在材料中也未提到,因此C项错误;雇佣关系也没有出现,故D项错误。
点睛:中国古代的市发展的过程是逐步在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经商活动的区域并不是限定的,而是在路口、街面。因此可以推断出打破空间限制的结论。
5. 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比宋代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
A. 农产品的商品化加速 B. 手工业领域发生新的变化
C.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D.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江南地区的绢价明显下降,究其原因是明中叶,江南地区出现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私营手工业获得较快发展,特别是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B项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农产商品化,排除A。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商业以及与商业密切相关的手工业的发展,不会导致绢价下降,排除C。题干现象是该学者在将绢价按当时米价折算之后的结果,与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无关。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