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ppt35
- 资源简介:
课件共38张,教案约4190字。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掌握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认可、支持“对外开放”这项基本国策;
(2)掌握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和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理解浦东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3)掌握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分析初步形成的特点,能在地图上找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历史图片、文字、示意图等,引导学生从多种形式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2)运用上网查询资料,课堂组织讨论等方式,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运用比较、概括和阐释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对外开放的过程,把握全貌;
(3)通过设置“为什么最早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地方建立经济特区?”“当代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向列强开放通商口岸和商埠有哪些本质区别?”等问题,组织学生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
(2)进一步思考如何应对对外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紧迫感。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与时俱进。
(3)教育学生珍惜生活、奋发学习,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波助澜。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难点: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近代与现代对外开放的区别
教学过程:
【导入】阅读分享
展示PPT《大逃港》的封面
向学生介绍书中的几处细节入手,请学生代表读
师:请大家思考,书中的细节你感受到的是什么?能否找到与书名之间的联系
生:香港的发达、内地的落后。
师:认识落后才能改变落后,学习先进才能赶超先进。
活动2【活动】探究一:为什么要对外开放?
师:当时党中央派了很多学习考察团赴国外学习。邓小平也亲自去感受了先进。
PPT展示::邓小平去日本的所见所闻——日本丰田汽车生产车间(工业化)、日本新干线(催